為啥文物禁止出國展覽?學者:你看被禁的這222件文物,有多逆天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不斷地推進,世界各國之間的距離也是越來越近,文化交流也越來越頻繁。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國,自然也想向全世界展現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傳承,而展示文化底蘊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將古董送到國外進行展覽了。
但是很多文物在“國外旅游”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遭受到了很多的磨難,例如畫圣吳道子的古畫在展覽的時候因為燈光太過強烈出現了細微的變色;兵馬俑在美國富蘭克林博物館展覽的時候被工作人員扳下了一節指頭;越王勾踐劍在1994年新加波巡展的時候被玻璃劃下了一道0.7厘米左右的傷疤。
為了防止再有珍貴文物在海外展覽的時候受傷,有關部門特意制定了《文物出國(境)展覽管理規定》,確定了一些國寶級的孤品文物不允許出國展覽。最初工作人員只規定了64件,后來又兩次擴增名單,禁止出國的文物也上漲到了222件,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其中的一些文物有多逆天吧!
?商青銅神樹(三星堆博物館)
商青銅神樹屬于國家一級文物,1986年在四川三星堆中出土,高四米左右,是目前全世界發現的最大青銅制古物。這件文物代表著我國古人在青銅器煉制上的獨特工藝,而它背后的文化價值還遠高于藝術價值。
根據學者的研究,商青銅神樹是四川地區古蜀文明存在的重要佐證之一,學者認為在我國最早的朝代夏朝之前四川地區就有了文明國度,并為其取名為古蜀文明。古蜀文明和中原文明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在中華文明史上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在此之前有很多國內外專家都懷疑古蜀文明的真實性,直到商青銅神樹的出現,學者才能確定古蜀文明是真實存在的。
后母戊鼎(國家博物館)
后母戊鼎也就是司母戊鼎,是歷史課本上的常青樹,因內壁刻有“后母戊”而得名,它也是我國最重的青銅器。后母戊鼎四足兩耳方方正正,在鼎的周圍還有很多的花紋,刻畫得最為傳神的便是盤龍紋與饕餮紋。
學者們認為后母戊鼎在建模、鑄型、圖案刻畫等方面無一不展現著商朝工匠的智慧。而且后母戊鼎材質是銅錫鉛三重金屬的合金,這也代表著我國在金屬冶煉上的非凡造詣。鼎也是我國古人最信奉的神器,史書中祭祀儀式等許多重大場合都有鼎的存在。
明代鳳冠(國家博物館)
明朝一共出土了四頂鳳冠,其中最珍貴的便是孝端顯皇后(明神宗時期的皇后,在位42年)的九龍九鳳冠,1956年在明定陵出土之后就一直是鎮館之寶。在中國文化中皇帝便是龍的化身,皇后自然就以鳳相稱,而九是數之極,所以九龍九鳳冠自然是尊貴無比。鳳冠上有九條金龍,還有八只玉鳳外加一只金鳳,還有各色寶石珍珠5000多顆,呈扇形排列美輪美奐。
除了這三件寶物之外還有很多,本文就不一一例舉了。國外很多人不知道我國的文化,也不太懂這些文物的保存手段,自然是留在國內展覽比較安全。
相關資訊:
北京展覽公司展覽效果最大化方案
現代北京展覽公司在展覽設計中的原則與新理念
北京展覽展示公司如何擺脫一錘子買賣,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迪瑞世紀-北京展覽公司專業服務的代表
北京展覽展示公司設計師平時如何提升自己?
北京展覽展示公司在專賣店空間設計新體驗